2014年8月26日星期二

自作「熱」 - 張傑

2014年8月26日 - 信報

袁生袁太初為人父人母,擔心他們連自己也不是照顧得太好,他們聽老人家說,嬰兒抵抗力弱,一病的話可大可小。所以在家中暖爐、浴空寶、暖包一應俱備。在街上,大衣、棉內衣、手套、襪子、帽子、包被都是「必需品」。而且,他們有習慣每天每隔四小時吩咐工人量一次體溫。本來是「天衣無縫」的計劃,但卻在孩子兩個月的時候大出事。

他們發覺孩子的體溫時常在攝氏37.4至37.8度徘徊,但除此之外,看似一切無異,朋友告訴孩子有些病,例如尿道炎,可以除了發燒外,完全沒有病徵,所以,他們便帶孩子見醫生。醫生甲看了說沒有問題,醫生乙看罷要求抽血和留小便化驗,結果正常。由於體溫仍然正常,所以又找了醫生丙,嘗試服用抗生素試一試但也沒「進展」,最後,我變成了「醫生丁」。

見過孩子,做了全身詳細檢查,而且看了之前的報告,我發現一切正常。不過有趣的是,當我要求袁太替孩子解衣檢查時,她花了很長時間,足足三分鐘,原因是她約脫了七件衣服;再問清楚,原來孩子平日也是這個數量的衣服,我想事情應該歸咎於穿得太多,而非真正的病。原因是:一、臨床檢查一切正常,而且基本化驗正常;二、所謂「發燒」並不是持續,只是不規律的「上上落落」,不像傳統病理性疾病;三、衣服的數目在任何所形容的情況都是多了一點。

我告訴袁氏夫婦減少衣服的數目,並告訴一些較客觀的標準讓他們參考:一、孩子約比成人多穿一件衣服便可;二、多以長袖、長褲為主。厚薄卻因氣溫變化而定;三、可以多用手套和穿襪子;四、建議用頭後、背部和胸部的溫度作感覺參考,而非手腳;五、在大部分的情況,孩子不應該出汗;六、若發覺孩子體溫上升,可先減少衣服數目,再過一小時量體溫。

袁太跟進建議,體溫已回復正常,電話跟進兩個星期,也是正常不過,大家都放鬆了,過分的照顧也可導致大誤會。

作者為兒科專科醫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