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為何讓孩子學烹飪? - 劉晉

2013年6月10日 - 信報

英國政府把烹飪列作中學必修科,從下年9月起,七至十四歲學生(即小學和初中學生)必須上烹飪堂,至十四歲時須學會煮出至少二十種不同菜式,如餡餅、炒菜、咖喱飯等。現今的小孩生活環境好,大多不用分擔家務,為了令小孩長大後能照顧自己,不少地方如日本、台灣及新加坡也把烹飪或家政課列入中學或小學必修科。

從課室到廚房

其實學習烹飪不單能增強學童的自理能力,更有助學童吸收其他知識。家政科的英文名稱是Domestic Science,顧名思義,即家中的科學。

烹飪是一連串物理與化學作用,英國的中學利用烹飪課讓學生實踐在課室內學會的化學知識:製作沙律醬的背後原理是乳化作用、我們常用的調味料如鹽、醋和糖都牽涉化學原理、肉類經炙烤後變成焦褐色是因為梅納反應。近年科學家為我們解開很多烹飪之謎,例如:梳乎里為何會膨脹?海苔或菇類為什麼會令餸菜更鮮味?烹飪能讓孩子更生動的了解科學知識,廚房能讓孩子把書本上的科學知識實踐。

香港的小孩自幼不愁吃不飽,而且吃遍全球菜式,大多港童十歲前已吃過壽司、意大利薄餅和意粉、咖喱和牛扒。家長能藉着飲食令孩子加深對世界的認識,筆者曾參與英國電視節目製作,帶着兩個平時愛吃中菜外賣的英國女孩去街市買餸,認識地道的食材和烹飪手法,讓兩位女孩留下深刻印象。

不知食物何來

現代人接觸的食物多數經過加工和包裝,很多兒童都不知道食物從哪裏來。早前英國營養基金會訪問二萬多名英國學生,調查顯示,三分一小學生認為芝士長於樹上,一成中學生認為番茄生長在地底,相信香港的情況近似。烹飪有助孩子了解食物的來源和食材背後的故事,當兒童學會對飲食產生好奇,他們自然會發掘一片新天地:不同飲食風俗、公平貿易、環保、動物權益、廚餘和回收等議題。

香港家長大多仍持「勤有功、戲無益」觀念,有調查指84%受訪學生有興趣煮食,卻有逾七成家長明言禁止子女入廚房,認為時間寶貴,寧願子女溫習或進行課外活動。筆者認為全人教育應包括美術、音樂、體育和飲食等生命中美好的東西,烹飪涉及廣泛的知識,孩子長大後能煮兩味不但能照顧自己,更能以食會友,增進社交。暑假快將來臨,家長們四出為孩子報讀暑期班時,不妨考慮讓孩子走進廚房!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