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星期一

有奶便是娘? - 陳姍姍

2012年4月27日 - 信報

將「愛」——親子之間也好,情侶之間也好,甚或朋友同伴睦鄰,總之人與人之間的所有依附關係,分拆歸功為大腦內的荷爾蒙化學物質在作崇,終究有點無味,失去了浪漫溫馨。甚至有人會非議,說什麼同理心什麼人間大愛,歸根到底不過是大腦內的回報機制在反應,總之「有奶便是娘」:人與人之間無非是相互利用的利益關係,最終食盡鳥投林,白茫茫什麼都沒有的一片乾淨。

太悲觀了麼?也許。完全沒有道理嗎?我也不敢說。唯一我可以用科學實驗來反駁的,是「有奶便是娘」這一點:我們生來便愛戀依賴我們的媽媽,並不只因為她們是個行動奶樽的。

假如只有二十小時溫習…… - Nick Lee

2012年4月28日 - 信報

二人學打字,資質相當,各自練習二十小時,你猜誰人比較純熟?要貼士嗎?

貼士:阿甲每日練習兩小時,連續十日;阿乙每年清明節練習五小時(以紀念教他打字的先人),連續四年。二十小時練習之後,你說甲純熟還是乙純熟?

對阿乙來說,去年苦練五小時的「成果」早已忘記得一乾二淨,每年清明節雙手放在鍵盤的感覺跟初學沒有兩樣。相反,阿甲每日練習,技術與日俱增,二十小時的效果比乙優勝。很明顯,甲的二十小時不同乙的二十小時。

現代鴉片── 電腦 - 占飛

2012年4月28日 - 信報

評論人的天職,就是發掘話題,挑戰世俗的定見,甚至不惜充當魔鬼的辯護士。魔鬼的辯護士一詞,來自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教廷。教廷要封聖某人,先委派一名資深的教士或教廷律師,站在反對的立場,抱着徹底的懷疑態度審視所有證據——那人行的真是神迹嗎?直至他認為所有證據都「無可懷疑」(beyond doubt),教廷要百分百肯定才能封聖。那教士或教廷律師便俗稱為魔鬼的辯護士(devil's advocate)。

當時,教廷經常舉行教義的辯論大會。其中一人被委派為魔鬼的辯護士,職責就是反駁另一方,通常是主流派或多數派。他不必相信所持的立場,只須提出論證推翻對方的主張。這些神學辯論(例如流產嬰兒可否上天堂),今天看來十分無聊。但這種對抗性辯論(adversarial debate),卻是西方法庭審判制度的起源,甚至以「無可懷疑」為入重罪的標準,以寧縱無枉為法治精神,也是始於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教廷。

「專家」感言 - 陳姍姍

2012年4月30日 - 信報

登場以來,收到了好些新知舊雨的電郵與電話,分享他們親子故事的很多,詢問我關於兒童發展問題的亦不少。我想講,我的而且確花了好幾年修讀關於兒童發展:語言上的、情感上的、認知上的以及神經生理上的。然而我想說,我的所謂「專業意見」之最不「專業」、最沒有牙力、最誠信不足的地方,是我從未成為一個母親。我的知識,說到尾充其量是引經據典,說白了是道聽途說;我的所謂建議,終究是帶點「站着說話不腰疼」的風涼話泛泛之詞。每當有為人父母的知道我讀的科目後來問我意見,其實我總很想望着他們的眼睛坦白跟他們說:不要相信我——或任何所謂專家的話。如果要相信,讓我們相信進化,相信做父母的直覺本能好了!

重要不重要,一眨眼之間 - 陳頌紅

2012年4月30日 - 信報

閱讀了一些有關眨眼的研究之後,我很容易從伴侶眨眼的次數,估計到他當時的專心程度。今年五、六月號《科學人思維》提到,當一個人眨眼,就代表他對眼前那一剎的事物並不太感興趣,或者認為那是可有可無的資訊,眨眼次數愈多,即是專注力愈低,心思飛得愈遠。相反,面對愈有趣的事物,眨眼次數就會愈少,眼睛會「動也不動」地死盯着某一點,連千分一秒都不願錯失。根據以上說法,我就明白,當我伴侶在街上看到超大型女性內衣廣告牌時,為什麼他每分鐘的眨眼次數是零,證明他一顆熾熱的心,正專注地欣賞眼前的「龐大壓迫感」;又例如,當我把兩歲時的出浴照片拿給他看,他的眨眼次數大約為每分鐘五十九點九九次,嗯,令他興趣盡失,真不好意思。

「雙城記」新篇:新加坡模式對港有何啟示 - 雷鼎鳴

2012年4月30日 - 信報

香港近十多年來經濟增長緩慢,以致社會向上流動速度大不如前,當中所衍生的社會矛盾不計其數。社會中一些頭面人物對此難免心焦如焚,要改變香港經濟的發展模式。董建華年代搞「大有為」政府,結果以全面失敗告終。

現在有「適度有為」一說,因為用上「適度」一詞,其語意本身永不可能錯,但若無明確內容,則此說只是空話。經濟發展模式從來都是複雜的學問,牽一髮動全身,較安全的辦法是參考其他地方的經驗。

香港的天然參考對象是新加坡,正如新加坡不斷金睛火眼地盯着香港,要在此取經。香港、新加坡兩地近似的地方很多,大家都是數百萬人口的開放型國際大都會,自由貿易,金融中心,華洋雜處、英國前殖民地,土地面積有限,人民教育水準與收入接近,人均壽命八十一歲,總和生育率都低企等等。

形容美食 - 李純恩

2012年04月25日 - 蘋果

拍電視美食節目,總要評論食品,說說食物吃在嘴巴裏的感覺,因為觀眾「看」不出味覺,得你告訴他。

所以,節目主持人就要用點心思,好好形容,不要一開口就「好彈牙」。「彈牙」也分許多種感覺,是好像咬到了手打牛丸,還是咬到豐腴的肉皮?是像雲吞 麪、還是醬牛筋?也不要什麼都說「好爽」,是爽得像青瓜,還是爽得像春笋?還有什麼「入口即溶」,是溶得像神戶牛肉,還是哈根達斯雪糕?更不要想不出詞就「嘩」,就「好食到Lam Lam脷」,你又不是貓,你也不是狗。說「好好味」就要說清楚如何好味,像什麼一樣的味。不要整天說「相當」,什麼都「相當好食」,那其實是廢話,只顯得節目主持人相當無料。

哪個最重要 - 李純恩

2012年04月29日 - 蘋果

我不是天天要看一下fb的人,除非有通知說有人找我,或者心血來潮,才會上去看看。

上去看看就知道朋友近況了,朋友的近況你當然不會天天去打聽,偶爾關心一下,才正常。

上fb探朋友,最有興趣的當然是他們又有了些什麼新相片。新相片一般分三種。一是自己的相片,一是風景的相片,一是食物的相片。食物的相片最多,可見人以食為天,吃是最重要的。

背上紅痣與眼炎(一) - 嚴浩

2012年04月30日 - 蘋果

讀者Lizes的來信很有啟發性,我先從信的後面講起:「……直到2011年9月中開始,我的失眠症狀開始了,晚上老是睡得不安穩;跟着10月中的時候,我的雙眼很紅很癢很痛,眼睛很乾,起初以為是沙眼了,就到藥店去買了眼藥水來滴,但過了兩三天,眼睛還是一樣的癢和痛,裏面的血絲都暴現了,而且晚上睡覺的時候,感到人很熱,整晚都沒有睡過。

沒有根據的頑固(二) - 嚴浩

2012年04月29日 - 蘋果

我把Kit的來信傳給紅蓮,紅蓮回信:「其實每個醫生的觀點都不一樣,例如我甥女也是甲亢,在同一個醫院看另一位醫生,他就認為川貝湯不但沒有用,還唔得兼無根據(沒有根據)。」

沒有根據的頑固(一) - 嚴浩

2012年04月28日 - 蘋果

如果有一個民間療法把傳統醫學治不好的病給治好了,但根據傳統醫學:這個療法「並沒有根據」,那麼這個療法是不是應該被打倒?我想起一個佛陀說的譬喻,大致是說,如果有一個人受了箭傷,理應趕緊把這個傷治好,這時有人提供了一個治療的良方,但是有其他的聲音說:慢!先研究一下這支箭是從甚麼地方射來的,是誰射的,為甚麼射的……結果人都快傷重不治了,還沒有把根據研究出來。

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幾多人死,你先會驚? - 陳頌紅

2012年4月17日 - 信報

為什麼呢?每一次看到有人死亡的新聞,不管是病死、笑死、自殺死、救人而死、天災橫禍死、他殺死或者殺他死……我都會產生莫名恐懼,死的人愈多,我就愈心慌。估計是因為小學時被討厭我的女同學詛咒過「咁多人死,唔見你死」,所以一聽到「咁多人死」,就開始提心吊膽,生怕時日無多。

Wug Test - 陳姍姍

2012年4月19日 - 信報

五十年代,語言學者Jean Berko Gleason發明了一個名為Wug Test的實驗,引起很大迴響。這是個那種簡單至極,外人「唔知就笑死」,同行卻羨慕得要死的精妙實驗。

實驗用英語進行,其設計是:研究人員向兒童出示一張(例如)畫有一個蘋果的圖,提示兒童:「This is an apple.」(這是一個蘋果),繼而他們再出示畫有兩隻蘋果的圖,引導兒童回答:「These are two apples.」(這是兩個蘋果)。當肯定兒童能明白英語名詞單/眾數變法後,研究人員遂向兒童出示畫有一隻自創古怪生物的圖片,並告訴兒童這生物「無中生有」的名:「This is a wug.」(這是一隻wug),並用有兩隻wug的圖片引導兒童回答其眾數。

骨骼錯位與肌肉錯位 - 曾建橋

2012年3月6日 - 信報

生、老、病、死,四個人生階段每人必須經過,而病的時間長短往往決定人生幸福的時光長短。如反覆受病痛折磨實難以快樂。現代醫學發達,人類壽命愈來愈長,但健康的日子卻愈來愈少,不少年輕人未到三十就患上一種或多種疾病,患肩周炎、頭痛、頸痛和腰痠等痛症的人愈來愈多。他們常到醫院作無數的檢查,但往往在傳統醫學都找不到病因,只好給予病人藥物紓緩痛楚。

隨着脊椎保健概念開始普及,有脊醫指95%的痛症問題與骨骼錯位有關。究竟為什麼骨骼錯位會引起這麼多的痛症問題?原因是與人體的神經系統有直接關係。痛楚的產生是人類重要的求生本能。試試想,當身體受到碰撞,神經系統如不能接收到壓力訊號,沒有把「痛楚」信息傳遞到腦部,身體沒法作出閃避反應,身體必定會受到更大的傷害。而人體的骨骼,就是擔任保護神經系統的角色。但是當骨骼錯位時,尤其是脊椎錯位,它可能壓迫到脊柱神經,製造錯訊息傳遞給大腦,產生痛楚不適錯覺,比方;頭痛、耳鳴、手痹或腳灼熱等等症狀都與神經受壓有關。

如何重建健康? - 曾建橋

2012年4月19日 - 信報

試想想一個已經受「痰液」傷害多年、周身骨骼疼痛、多處鈣化結石及粉瘤的病人來到你面前,你會給他什麼意見?其實,成功的方法是找「痰液」的位置,然後把它從老巢引出來處理。怎樣才能找到「痰液」的老巢在哪裏?有兩個線索。第一:找肌肉與骨骼錯位的位置。第二:找有「痰液」積累的地方,附近的肌肉都有炎症,受按壓必定疼痛難忍。當找到目標後,又怎樣才能把「痰液」送走呢?答案是把「痰液」的保護罩移除。在保護罩的光環下,連攻擊「痰液」都沒有機會。而這保護罩正是肌肉錯位。當然還有它的好兄弟——骨骼錯位。

肌肉錯位與寒濕痰液 - 曾建橋

2012年4月19日 - 信報

香港近六成人患上一種以上的長期疾病,如失眠、頭痛、頸痛、胃痛、腰痠背痛或嚴重疲勞等等慢性疾病。他們往往在傳統醫學裏找不到病因,但一定會得到紓緩痛楚的藥物,從此他們多了一個名字——「長期病人」。但其實他們並非命中注定是「長期病人」,有脊醫指出,95%的健康問題與骨骼錯位有關。即是這些「長期病人」若可以把錯位的骨骼復回原位,他們便有可能變回健康。

骨骼復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矯正後往往又反覆錯位,是因為許多脊椎治療師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關鍵問題——肌肉錯位。只要肌肉錯位的問題一直未解除,骨骼得不到肌肉平衡的支撐,骨骼錯位必然反覆發生。肌肉錯位有三個主要原因,包括受寒濕毒、慢性勞損和急性創傷,本文集中討論受寒濕毐與肌肉錯位的關係。

2012年4月26日星期四

Google為你量身打造? - 平路

2012年4月20日 - 信報

月前,Google送給Gmail 用戶一份「隱私權政策即服務條款異動」,說是為了強化服務,一切將為客戶「量身打造」。異動的通知函上寫着:

只要你登入 Google,我們就能根據你在使用 Google+、Gmail 和 YouTube 時所透露的喜好,為你提供各種服務,例如提供搜尋查詢字詞的建議,或顯示最符合你需求的搜尋結果。透過各種線索,我們將更了解你最想搜尋的是關於哪款名車的資訊,從而提高相關搜尋結果的排名。

注意這文句多麼貼心,Google是經由使用者「透露」的喜好,「提供」符合你需求的服務,然而其中的意思是:使用者曾經搜索過什麼,包括在Gmail傳送的信件、包括在 Google+ 與 YouTube網站上的活動,從此會被當作線索合併在一起處理。

親子談話的重要 - 陳姍姍

2012年4月20日 - 信報

假如,你對我在這裏講兒童語言發展,嘮嘮叨叨囉哩囉嗦深感不耐煩,突然狂情大發,拿起槍指着我的額頭,硬要我講一個——且只准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打包訊息」(take-home message),唔……我想,我會想也不想地回答你:多對着孩子談話吧!

我也自知有點煩,一直在這裏重複語言曝光(linguistic exposure)啦,語言輸入(linguistic input)啦,但其實搬弄賣弄各種懶專業的名詞,目的也只在提醒親子談話的重要。尤其我想一再強調,千萬別讓BB只得咿咿哦哦的回應蒙騙了你。我深切希望時至今日我已開始說服你,他們其實聰明鬼馬得很,且他們很需要你的輸入。跟他們多談話,你的口水沒有白流。

淺談命運數字 - 文相濡

2012年4月21日 - 信報

命運數字出自於占數術,而何謂占數術?它就是公元前五百八十年到公元前五百二十年之間,有一個希臘哲人,也是數學之父的畢達哥拉斯,已開始傳授一個以數字推演命運的概念。

大家還記得畢達哥拉斯嗎?或者大家都記得讀中學時學過的一條用於計算一個直角三角形邊長的數學公式 : c2 = a2 + b2,即斜邊綫長的平方等於直角兩邊綫長的平方相加,這條數學公式稱為畢氏定理(Pythagorus Thoerem)。畢氏,就是畢達哥拉斯,他認為所有數字都具有超越數字本身的意義,數字背後往往是揭露萬事萬物帶出來的真理。

辦公室求上位 ,切忌斤斤計較 - 王家瑜

2012年4月25日 - 信報

打工仔為求出頭,在職場出盡法寶,有人平步青雲,有人卻停滯不前——其實上位之道不止講求實力、努力,也講心理質素,沒有積極正面的想法,天才也會鬱鬱不得志。基層出身、現職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及大學副教授的司徒永富,在職場打滾多年,曾在不同職級工作,深切體會員工與上司的不同想法。他指「心態決定境界」,打工仔如想上位,當務之急是先處理自己的心態。

司徒永富初出茅廬的時候,一位事業有成的銀行總經理勸戒他︰「不計酬勞,得到酬勞將更多。」這句話他至今印象深刻。「對於欲上位的人,矛盾在於既想上位,卻難免計較今天的工作是否付出與回報相稱,而這種想法會窒礙發展的。」很多打工仔也埋怨付出多於收穫。「他們覺得賺1萬元的人工,勞動到下午六時就應該下班;但加班到晚上十時才離開的話,這種工作量應值2萬元。儘管如此,但老闆並無升職、加薪或其他讚賞,員工認為自己的工作量增至理應得到3萬元的時候,便感到不快樂。」

Illusion of Choice

千算萬算仍失算 - 占飛

2012年4月25日 - 信報

許多朋友看過韓國電影《陽光姐妹淘》,都不約而同發出一個疑問:「何解香港拍不出這類電影?」就像去過某某日本餐廳之後就會問,區區煮一隻蛋,又不是煮九大簋,為什麼就是煮不出一隻像樣的溫泉蛋?

從技術和人才而言,香港絕對能拍得出這種結構簡單、風格單純的低成本作品,但為什麼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開心鬼》系列、《記得香蕉成熟時》之後,香港就拍不出如溫泉蛋般的情懷電影?究竟那句「芝麻開門」的秘語是什麼?



鏡子神經元 - 陳姍姍

2012年4月25日 - 信報

同理心(empathy),聽上去很抽象虛泛,或問,這到底有沒有生理根據?

答案是,愈來愈多科學家傾向相信是有的,我們之能夠代入他人的位置為他人設想,科學家相信這能力,是多得我們腦裏一種名為「鏡子神經元」(mirror neuron)的腦細胞。

「鏡子神經元」由意大利科學家Giacomo Rizzolatti在九十年代發現。這腦神經元會在我們進行某動作,或在觀察他人進行某行為時發生反應。這反應使我們如鏡子般反映所觀察的行為—即使我們的肌肉未必會完成抄襲這行為,但我們卻感覺恍如經歷了同一動作一樣。

催乳激素 - 陳姍姍

2012年4月26日 - 信報

若問,如果「鏡子神經元」(mirror neuron)是我們生來註定要有同理心(empathy)的生理根據,那親子之間的依附(attachment)可也有生理聯繫?

要建立親子間的愛,有三種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 )是不可或缺的。它們分別是多巴胺(dopamine)、安多芬(endorphin)及催乳激素(oxytocin)。

前兩者比較為人熟悉,不但因為它們曝光率高,還因為它倆名副其實令人high:多巴胺是令人上癮的幕後黑手,事關它負責將慾望與興奮訊息傳遞,令上癮者欲罷不能,愈high愈想要。而安多芬是一種類似嗎啡的腦下垂體分泌,具鎮痛作用,大量產生更可以令人感到欲仙欲死。

榮格與《易經》 - 岑逸飛

2012年4月26日 - 信報

最近播映的影片《危險療情》,講述兩大心理學家,佛洛伊德與榮格的決裂,其中涉及兩師徒在學術上的爭辯,佛洛伊德執着於他以性慾論解釋人類一切行為,而榮格則沒有這麼極端,其思想較為開放,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鍾,因而被佛洛伊德斥為迷上玄學,遠離西方講求實證之路。

佛洛伊德醫治精神病人,是對病人的夢境作解析,從其潛意識尋找病根。榮格則不止於解夢,且還用上《易經》占卜,後來更採用佛學的曼陀羅,作為輔助工具。榮格不懂中文,他與《易經》的淵源,要得力他的一位好友衛禮賢(Richard Wilhelm)。衛禮賢是德國人,是新教牧師,來到中國青島傳教,留居中國二十多年,醉心易學,並將《易經》譯成德文,當時被認為是最好的德文譯本。

川貝湯再跟進(下) - 嚴浩

2012年04月26日 - 蘋果

紅蓮:「……3月繼續吃藥,開始飲川貝湯,結果正常,就是這樣了。可能和那個腫塊有關。祝健康!」

二妹再為另一位讀者分享經驗,這位讀者服用川貝湯後一個星期沒有見到效果,二妹說:「小敏,川貝湯是天然的食療方法,每個人的反應也不同,以我的經驗,連續飲一個月左右便見效果,然後要連續飲三個月才穩定,之後才減次數。你飲了才一星期而已,是否太心急呢?

川貝湯再跟進(上) - 嚴浩

2012年04月25日 - 蘋果

二妹的川貝湯治甲狀腺幫了很多讀者,她和家人都很高興,每次看到又有讀者寫信來分享成功經驗,就高興地喊「爺!」很真誠。讀者紅蓮說川貝湯難喝,二妹說:「我和姨丈十分不同意!川貝湯喝時帶點甘香,小女也十分喜歡飲及吃川貝。帶苦有兩個可能性,一是川貝質素較差,會不會添加了化學物質?二是可能川貝份量太多了,川貝湯太濃也會導致苦苦的!」
紅蓮說服用川貝湯以後很快見效,二妹有些不解。

2012年4月24日星期二

放聲大哭與生俱來? - 陳姍姍

2012年4月11日 - 信報

長途機上例外,不然一般情形下,嬰兒的嚎啕大哭並不太騷擾到我——何止騷擾不到,有時看到嬰兒哇哇大哭,還會挺欣賞,甚至很感動。

你有沒有想過B B為什麼要哭呢?

我指的不是因為他肚餓口渴急大便的為什麼。而是,為什麼這麼一個小小的嬰兒,會裝備有如此聲量不成比例、震耳欲聾的驚人功能?

想想,在原始的環境,B B這種遇丁點事便放聲大哭的本能,不但可能沒用,甚至有機會為他帶來災禍。一個嬰兒若被遺棄在森林,一旦餓了渴了便便不出了,想也不想便擘大喉嚨哭將起來,一,哭聲可能引起其他野獸的注意——這情形除非發生在迪士尼卡通片,不然嬰兒成為野獸早午晚餐的下場幾乎是無可避免的。二,嬰兒那種遇事便哭得紫醬了臉,淘心淘肺的哭法,是很消耗體力的。在極端且孤立的環境下,這種哭法,豈止不是生存之道,簡直是自取滅亡的自殺行徑。要生存,留番啖氣暖暖肚,可能還可耽擱一些時間。

落難的宇宙大王 - 陳姍姍

2012年4月12日 - 信報

嬰兒的哇哇大哭,是對身邊至親信任的證明,所以BB哭了,應予以安慰,無負他們的信賴──隔着電腦我幾乎都可以聽到沸騰的抗議聲音:「B B一喊就理佢,會縱壞嘅噃。」

我們的上一代好像都普遍存有這觀念,而這觀念也絕非中國人特有,西方亦然。上個世紀末,便有西方育嬰專家名Gina Ford著書重申這觀念:嬰兒縱不得,育嬰要講求紀律與常規。B B只要不餓不濕,便該由他哭個飽,「cry it out」。這理論曾大受家長歡迎推崇,該育嬰書高踞好些西方國家暢銷書榜首。不過此說一出頗受到一些兒童心理學家質疑,認為這樣軍訓式無情講的育嬰法純粹從家長的方便出發,罔顧嬰兒需要。近年,反對的聲音還加入了腦神經研究結果作支持,為首者是兒童心理學家Penelope Leach。她指出,科學家在「喊極父母都無反應」的B B口水中,測出高量壓力荷爾蒙皮質醇(cortisol),對嬰兒發育中的腦袋,長期因高壓而處於皮質醇浸浴(cortisol bath),簡直是毒害!

有/無安全感的孩子 - 陳姍姍

2012年4月13日 - 信報

有人問:咦,又話講BB學語言?怎麼講講變了說BB的情感發展?

撒賴的答案:這欄這個月歸我,我想說什麼便說什麼!

客套門面的答案:因為嬰兒認知(包括語言)與情感發展一樣重要,無分軒輊,一個禮拜講一樣。

吃了誠實豆沙包後的答案:因為鄙人衷心認為,情感發展是腦部發展的根基!!

反正Chomsky已派了定心丸予天下父母,在普遍語法的保佑下,只要語言環境正常,幼兒都一定會至少學會母語,為人父母根本毋須過分擔心。然而情感發展嘛,那是另一回事……愚見以為,這世界上沒有聰不聰明的孩子,只有有沒有安全感的孩子。

同理心 - 陳姍姍

2012年4月24日 - 信報

同理心(empathy)是人與人之間能友愛關懷的關鍵。當我們上網或閱報,小至嘆息於小學雞的無禮,大至震驚於如挪威大屠殺殺手的冷血,其實真正令我們嘆為觀止的,是他們同理心的缺乏:他們難道沒有想像過對方的感受?

同理心,說到尾是一種能設身處地將自己代入他人角度思考感受的「想像力」:如果我們能代入想像地鐵車廂裏那位腹大便便的孕婦挺着那鑼一樣大的肚子會有多累,我們便會站起來讓座。

昨天說過,要建立同理心,幼兒得先掌握心智理論(theory of mind)。心智理論令他們明白別人所見所想所感受,與他們並不一樣——這醒覺是發展同理心的先決條件。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心智理論既可令他們領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亦能讓他們看穿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的灰色地帶,可供扭曲利用,令謊言及各種不信任隨之而生。

大便帶血:警號還是虛驚? - 胡興正

2012年4月24日 - 信報

腸癌個案愈來愈多,市民對此病的關注亦較高,每每發現大便有血,又或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時,都會惶恐自己是患上可致命的腸癌。臨床上,很多原因都可導致大便帶血,例如是胃潰瘍、憩室發炎及痔瘡等等。假如消化道出血嚴重,也可以在短時間內致命,故大便有血絕不能置之不理。而一般只要用內窺鏡進入腸胃道「看一看」,通常也能找到「見血」的原因。

從醫學的角而言看,大便帶有血液是反映消化排泄系統某處有出血的情況,由食道、胃部到肛門都可能是病處。

2012年4月23日星期一

恭喜晒,你的孩子講大話 - 陳姍姍

2012年4月23日 - 信報

在一博客內讀到令人會心微笑的一則:

做媽媽的將兩個三歲不到的孿生女兒留在飯廳,一通電話後回來,發現小女兒的頭髮像被狗啃似的絞去一截截,大女兒的手上還黏着妹妹的碎髮。「誰把妹妹的頭髮剪了?」

大女兒的手顫顫遙指窗台前正打呵欠的貓:「貓!」

做媽媽的好氣又好笑,惟有轉問妹妹:「妹妹,誰把你的頭髮給剪了?」

妹妹骨碌骨碌的眼睛偷偷瞄了姐姐一眼,把小指頭塞進嘴裏,慎重地吐出一個字:「貓。」

國家衰亡與發展之謎 - 雷鼎鳴

2012年4月23日 - 信報

從1961至1997年,香港的人均實質GDP總共錄得6.68倍的增長,世界公認香港為四小龍經濟奇迹之一。從1978至2011年,中國人均實質GDP更有16倍的增長,是當今世上最受注意的經濟明星國。

不過,過去十多年以來,香港經濟卻乏善可陳,增長顯著放慢(見拙著《幫香港算算賬》),港人似乎毫不懂得利用唾手可得、卻令外國人眼紅的機遇。反觀中國,增長動力雖仍強勁,但難題一大堆,不能不使人擔心經濟突然變壞。

事實上,憂患意識不單是中國的優良傳統,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思想」。一個國家或城市的經濟實力或國力會否突然轉壞?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在十九世紀初,GDP仍佔世界的三分一,但面對人口約等於中國五十分一的英國時卻一戰即潰;威尼斯在公元十到十三世紀時,是西方世界的航運和商貿中心,其後卻持續倒退,今天只得倚靠旅遊業,吸引遊客去緬懷她過去光榮的歷史。

愛滋病假說——揭秘西醫 - 潘德孚

“現代醫學不是藝術或科學,它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工業,其基礎是細菌和藥物,現在病毒又差不多成了其基礎。因此,當愛滋病出現以後,目光短淺的人,便把尋找病毒看成了醫學研究的方向,而且認為這種病毒不受大自然規律的支配,不是到某人疾病抵抗力降低後才起作用,而是自己出來降低某人的疾病抵抗力。”(《現代醫療批判》第88頁)。

既然醫學以營利為目的了,那麼製造病人就必然成為其重要任務。因此,想方設法製造不治之症。利用同性戀中出現的一些症狀,製造愛滋病神話便是這方法的具體表現。

同性戀、吸毒者、妓女等由於過度的性放縱,導致生命的自衛能力減弱,因此而出現了許多症狀,甚至不能救治。被西方製藥公司控制的的醫學研究者,都會把這種情況歸結為某種微生物的感染,然後就製造輿論、製造恐嚇,最後又宣佈生產了某種藥物,以控制病情為名,利用權力進行推廣。


巴士都不會坐了 - 李純恩

2012年04月15日 - 蘋果

運輸署有一個教人坐巴士的電視廣告。

廣告上,臨時演員扮成「乘客」,教人坐巴士要緊握扶手,身上東西太多不要坐上層,下樓梯要扶穩,要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項一項,煞有介事,細心提點,都像「專家」,深刻教育。

一個成年人,坐巴士還要教?這個城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做不下去的原因 - 李純恩

2012年04月20日 - 蘋果

左丁山前些日子在專欄探討,一家食肆做不下去,究竟是因為業主瘋狂加租,還是員工工資太高?

在他文章見報前大約一星期,灣仔克街的「大婆牛肉麵」不做了。

這家 麪店在克街做了好幾年,結業不做,不是因為業主加租,也不是因為員工工資太高,原因說出來很匪夷所思,只是因為人手不夠。

食品安全問題 - 李純恩

2012年04月21日 - 蘋果

跟大陸朋友說中國的食物安全問題,驚心動魄。

朋友告誡,在大陸買食品,在街市中,切忌貪便宜,蔬菜生果,生得又壯又靚賣得又便宜的,最好不要買。越是外表亮麗的大米,越要小心。買菜買米,也跟交朋友一樣,最好樸實無華,樸實無華,甚至歪瓜裂棗,被人工下藥的機會率較低,吃進身體,中招機會也低。反之,貪平貪靚,自我服毒的機會就大了。

薄血還是無影響(下) - 嚴浩

2012年04月22日 - 蘋果

湯太:「我從沒想過尿頻可以改善,本來已經愈來愈嚴重,我告訴醫生,我喝下一杯水,可以有五杯水出來,他說不可能,那即是冇藥醫(沒法治)。我女兒告訴我,薄血藥會傷肝腎,畢竟我已吃了20年,而且醫生說,中國人很少吃到份量這麼大,同時亦吃很多的抗生素,那是副作用吧!……」

嚴浩讀湯太的來信到這裏,不禁擲筆長嘆。既然知道中國人很少吃到份量這麼大,為甚麼還讓病人吃?現代醫學,是醫生抱着病人在泥漿中打滾。有時候不是醫生不知道有別的方法,是知道了也不敢用,用了就違反制度。我們每天叫喊民主,可是在醫療制度上,我們的社會還停留在中世紀。

薄血還是無影響(上) - 嚴浩

2012年04月21日 - 蘋果

湯太因為換了心瓣吃了20年的薄血丸,她從2月19日開始布緯療法,在3月9日去驗血,看布緯療法會否影響她的薄血,結果是沒有影響,到了4月15日,她再來一封信。

湯太:「很快又五個星期了,又到驗血時,報告出來,還是沒有改變。上次驗血後,我將芝士加到3茶匙,1.5茶匙油,最近10天,我還在芝士上加多1茶匙亞麻籽粉,仍然沒有影響薄血,但我不會再加份量了,因為我的尿頻已改善到我認為是正常的了,上街已沒有壓力,非常感恩及感謝你。」

湯太吃了20年薄血丸,後來日夜瘋狂小便,女人如果長期吃降壓藥,到後來也隨時失禁。湯太的分享非常寶貴,她發現布緯食療可以治癒薄血丸帶來的尿頻,而且還說明用量:每次2茶匙芝士,一茶匙油,後來她將芝士加到3茶匙,1.5茶匙油,再加1茶匙亞麻籽粉,仍然沒有影響薄血。

薄血丸與布緯食療(下) - 嚴浩

2012年04月15日 - 蘋果

湯太:「我上次提過3月9日去驗血,看『布緯療法』會否影響我的薄血,結果是沒有影響!

我將芝士加到3茶匙,油加到1.5茶匙,早晚1次,效果同之前差不多,但已夠我開心和感恩了,不用頻頻去廁所,上街的心情也放鬆了很多。布緯食療我吃的量不多,因為十年前,曾經每天都吃很多蒜蓉,以致嚴重內出血,醫生說我能生存是奇跡,所以現在吃未吃過的食物,都要小心翼翼,雖然不多,但仍然有好好的效果,真的感恩又感謝。我由2月19日開始布緯療法,中間只停過4天,買不到芝士,另外3天因生痱滋(口腔潰瘍)而停,其餘日子每天都吃,加上早晚都吃十穀粥及飯,能維持到現時的健康,已心滿意足了。我每天看你寫的『油拔』法,準備等咳嗽完全好了以後再試,現時每天還有一些乾咳,我想慢慢會好的,在此再次感謝您!3月20日」

薄血丸與布緯食療(上) - 嚴浩

2012年04月14日 - 蘋果

如果在吃薄血丸,可以服用布緯食療嗎?

布緯食療中有冷榨亞麻籽油,但亞麻籽有薄血的作用,所以讀者中有患者擔心。冷榨亞麻籽油成為布緯食療之後,已經成為一種新的合成物質,以下是一封珍貴的布緯食療實戰來信。

湯太:「2月19日,買到茅屋芝士,再做『布緯療法』,每次2茶匙芝士,一茶匙油。25日開始生痱滋(口腔潰瘍),買藥膏搽,不行,再買專治痱滋的漱口水,也沒有用。3月2日的晚上開始停布緯食療,3月3日中午已好了很多,今天(4日)完全沒有事,是什麼原因呢?

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Cell phone radiation and cancer: Just how much more proof do you need? - Lloyd Burrell

2012年4月18日 - NaturalNews.com 

Cell phones emit a dangerous non-ionizing form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radiation which can be absorbed by the tissues and cells which come into close contact with the phone, e.g., the head and neck. Scientific studies in the past have produced conflicting results; however, more recent studies working with long term exposure, (ten years or more), have clearly established that a link between cell phone use and certain forms of cancer exists.


2012年4月13日星期五

實戰中的川貝湯 - 嚴浩

2012年04月13日 - 蘋果

川貝湯治甲亢經得住實戰的考驗,又有一位讀者來信分享成功經驗。

紅蓮:(3月27日)「首先多謝你同所有分享秘方的朋友,特別是二妹,我和姨甥女都每日飲川貝湯,祈望很快就不需要食藥,但現在有一個問題,因為苦,如將川貝打粉加蜜糖沖水飲,療效是否一樣呢?」

不可以改配方!一個有效的配方自有其中的道理,不能隨便改。

紅蓮:(3月28日)「知道了。我剛驗了血,遲些再告知情況。祝如意。」

再談遺傳性鼻敏感之戰 - 嚴浩

2012年04月12日 - 蘋果

在與遺傳性鼻敏感作戰的Gloria繼續來信:「來到大陸,因為工作關係,最近也很難每餐吃到亞麻籽油。鼻子因為之前喝了冷飲,這幾天鼻竇還在癢。」(嚴浩按:鼻敏感是寒性身體,一定不可以冷飲、冷吃,要注意保暖。)

Gloria:「我打算買個小小的玻璃瓶,把油放進去,天天倒足夠份量進去,一定要天天吃。我發覺在暈眩過程中,份量不足或甚至沒吃,會有惡化的傾向,一定要堅持天天吃才行。」

2012年4月11日星期三

年輕人也要留意甲狀腺癌 - 游子覺

2012年4月11日 - 信報

除乳癌和鼻咽癌,甲狀腺癌也是本港年輕人最常患癌病之一。2009年的六百五十五宗新個案中,四十五歲以下的病人有二百五十八名,佔39%!和鼻咽癌相反,甲狀腺癌的患者以女性居多,約80%,所以它是年青女士中僅次於乳癌的常見腫瘤。患甲狀腺癌的兒童和青少年個案也並不罕見,香港每年約有十宗個案。醫學院教授上課時曾打趣說,如果上帝逼你選擇患上一種癌病的話,甲狀腺癌可是個不錯的選擇。是的,甲狀腺癌的治癒率高達95%,相比其他常見的癌病,治療後遺症也較少。

日飲兩杯豆奶,減輕更年期潮熱

2012年04月11日 - 蘋果

潮熱、煩躁及失眠等也是困擾更年期婦女的常見症狀,但近年越來越多研究顯示荷爾蒙補充療法會增加乳癌風險,令不少婦女卻步,寧願死忍症狀。美國一項回顧研究發現高劑量的大豆補充劑有助減輕潮熱的發作次數,補充劑的異黃酮份量與每日飲用兩杯豆奶相若,故建議婦女可透過調整日常飲食,幫助減低更年期症狀之苦,也不用擔心藥物副作用。

2012年4月10日星期二

學校傳遞的虛假價值 - 木羽飛

2012年4月4日 - YAHOO新聞

台灣著名作家張大春最近接受傳媒訪問,談到今日台灣教育制度敗壞的核心,正是求勝求贏的價值和面面俱到的偽善。他提到一次參觀國中的經驗:學校利用全體小孩蒐集回來的寶特瓶做出各種吊飾來美化校園,說是環保教育。作為一對孩子的父親,張大春卻看到了糖衣後的虛假:「學校若不做這事,小朋友回家會拚命蒐集寶特瓶嗎?如果我們不是要這樣廢物利用,就根本不會有這些廢物。這就是失格的教育,帶來一個完全虛假的價值。」

張老師說得真好,作為香港家長,我早就領教過這些虛假價值了,隨手掂來都是例子。

別錯過這最好的民主撒種時機 - 木羽飛

2012年3月28日 - YAHOO新聞

這幾個月來,香港風起雲湧,連幾歲的幼稚園生,都對梁振英、唐英年、何俊仁不感陌生。現在看似塵埃落定,前途雖未卜,我卻認為是最好的撒種契機,向我們的下一代播下民主自由的種子。

大女兒問:「咩叫一人一票選特首?」

我答:「即係每個人都有投票權,揀選自己喜歡的人,做我們這條船的船長。」

大女兒再問:「點解要揀?」

媽媽話有助BB學語言? - 陳姍姍

2012年4月10日 - 信報

一般而言,幼兒首先學會並學得最快的,是名詞。

好叻咩?你嘴藐藐地表示。好,聽着:

Ostin tietokoneen tuhannella eurolla.

然後我問你:哪幾個是名詞?如果你在完全不明白的情況下,能準確找得出句中的名詞,難道不是件足以令人驚訝的事嗎?

七成港孩伸手索錢,金錢當獎勵 - 紀曉風

2012年4月10日 - 信報

說香港人善於做生意,大抵沒有人質疑,然而,上一輩的營商頭腦,能否由下一代人繼承才是大命題。可惜香港有着一大批「直升機父母」及「怪獸家長」,往往只認同「功利式」結果,令健康理財觀在新生代港孩中幾乎蕩然無存。

嬰幼兒心理發展協會在上月訪問了約500名4至12歲的孩童,了解他們的花費習慣,結果倒很符合港情,54%受訪兒童表示,會以做家務及成績優異等去換取父母額外金錢獎勵,而當零用錢花光時,近七成受訪兒童更會向父母「攤大手板」索錢。

遺傳性鼻敏感之戰(完) - 嚴浩

2012年04月10日 - 蘋果

Gloria的遺傳性鼻敏感引起耳朵堵塞,在服用冷榨亞麻籽油以後:「突然清澈晴明,雖然只是一瞬間,但因為期待盼望已久,所以特別開心,馬上會跟媽咪說,我的耳朵通了!我知道,我距離成功近一步了!過幾天,我又快去浙江工作了,下次回來時應該是6月中左右,到時我不再吃鼻敏感預防藥,看看回來後,鼻敏感是否會復發。哈哈……我家有隻大肥貓,到時一試就知道!」

這是貓的毛可能會再度引起鼻敏感的意思。

除了冷榨亞麻籽油,有一劑治鼻敏感的食療也很有效,這是台灣的「五代中醫」推薦的,「吃完快則一天,慢則數日,過敏症狀即會改善。體質恢復之後,只需久不久吃一次做為保養即可。」

黃酒浸當歸,提升藥效

2012年04月10日 - 蘋果

當歸補血湯始祖李東垣的藥方中,特別指明要用「酒洗當歸」,即要使用經黃酒泡製的當歸,原來古人此用法是有科學根據,科大研究發現經酒浸的當歸不但可以減輕燥熱,更可釋放更多有用成份。

科大花10年研成補血湯,五份黃芪一份當歸,舒緩更年期症狀

2012年04月10日 - 蘋果

當歸補血湯是常被中醫採用的補血氣良方,對更年期婦女尤其有益處。科技大學中藥研發中心的研究團隊花了十多年時間,不斷研究藥材使用的配搭,終確定五份黃芪及一份當歸,再加入八份水,以文火同煎,可發揮當歸補血湯的最佳功效。即每一両黃芪配兩錢當歸,以兩碗水(約500毫升)煲成一碗水,是最完美的比例。 

2012年4月9日星期一

遺傳性鼻敏感之戰(五) - 嚴浩

2012年04月09日 - 蘋果

以後我會介紹一個清肝、清膽的方法,肝和膽乾淨了,身體就不容易過敏。

Gloria的中醫對奶類食物的說法一定有他的道理,但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一般肝硬化病人並不需要特別限制蛋白質,但是有肝昏迷傾向時,則須減少蛋白質,深度肝昏迷時,則應完全避免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僅以果汁及少量的米湯供應,待病情好轉時,再逐漸增加蛋白質的量。」如果是乙肝,「但肝功能及超音波皆正常,慢性肝炎患者或是早期肝硬化的患者,在飲食上並不需要特別限制,只要飲食均衡,採新鮮、清淡、自然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添加過多人工香料及醃漬、燻烤的食物即可。」

2012年4月8日星期日

遺傳性鼻敏感之戰(四) - 嚴浩

2012年04月08日 - 蘋果

Gloria:「原來收到回覆,是非常非常開心和激動的,明天一早要跟媽咪說,她一定比我更激動,真謝謝你,你的回覆令我增加了信心與動力。

你說的泡腳,我和媽咪天天都有泡的,我從前身體很差,莫說冬天手腳冰冷,連夏天很多時候也是冰冷的,自從泡腳後,這個情況就慢慢消失了,現在我天天堅持泡腳,也泡了幾個月了,連喝飲料也不喝冰的,希望現在養生也不遲,哈哈……

2012年4月7日星期六

遺傳性鼻敏感之戰(三) - 嚴浩

2012年04月07日 - 蘋果

Gloria:「鼻塞情況慢慢好轉一些,鼻水變鼻涕,喉嚨有時仍有些微痕癢而導致咳嗽,耳朵仍然塞得很厲害,好像隔了一層厚厚的牆,揑住鼻孔,用氣迫也迫不通的,說話時鼻音很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大傷風,呵呵,眼睛耳朵鼻和喉都是相通的,我知道它們仍然在努力調節中……。想請教一下,我現在這個情況,有甚麼方法可以盡快舒緩,尤其耳朵塞這個情況…。祝身體健康!」

2012年4月6日星期五

熱敷醫色眼 - 李純恩

2012年04月06日 - 蘋果

這天跟一個女孩吃完午飯,眼睛裏就生了一顆眼瘡。我打電話問女孩子,確定了她那天真的沒有穿低胸衫讓我瞄到「事業綫」什麼的之後,我相信有時候用心來看事物,也會傷眼。

那就搽眼藥膏吧。眼藥膏是有一次跟一個不順眼的政客偶遇,才應酬了兩句,回家眼就不舒服,買回來用的。但看女孩和看政客用心程度不一樣,上次管用的眼藥膏這次不大靈,搽了兩天,膿頭畢現,就是不好。

於是只好深更半夜打給眼科吳醫生,他聽了就教我兩個字:熱敷。

遺傳性鼻敏感之戰(二) - 嚴浩

2012年04月06日 - 蘋果

Gloria:「看中醫,醫生說初起感冒,吃2劑一定攪定,我吃了3劑都還沒有好。在這個過程中,我上網查找一些關於食用亞麻籽後,會否出現好轉反應的有關資料,終於給我找到了,說在過程中,是有輕微反應的,於是我安慰自己,人家小妹妹吃7天醫好鼻敏感,我三十幾年的頑疾,反應一定很強烈,醫治時間一定會更長。我一定要克服,一定要有耐心。

我繼續堅持天天吃,我爸媽也跟着我吃,他們也有輕微的反應,那些反應也是對應他們從前的病或患處,不過他們的好轉反應不如我強烈,有些反應一、二天就慢慢消失,只有我在痛苦堅持中……

2012年4月5日星期四

遺傳性鼻敏感之戰(一) - 嚴浩

2012年04月05日 - 蘋果

讀者Gloria來信說,她自從在《蘋果》上看到亞麻籽油加到白飯中治好了鼻敏感的真實個案後,馬上買來試,但她有很大的反應,在好轉的過程中還覺得暈眩:「……所以現在我還在努力痛苦堅持中。話說我是遺傳性鼻敏感,自出娘胎到現在三十幾歲,鼻敏感從沒離開過我,而且我是家中最嚴重的鼻敏感患者。回想起十幾歲的時候,更曾經因為每天夜裏鼻竇痕癢而不自覺地搓鼻,早上起床,枕頭上都是血,更試過因為搓鼻搓到微絲血管爆裂,在洗手盆上一直滴鼻血,後來更要去耳鼻喉專科焊鼻。到了廿多歲,總之有甚麼外來因素刺激了鼻子、或者開始感冒,在幾小時以內,或者睡醒一覺,就會馬上演變成鼻竇炎。到現在三十多歲,因為工作關係經常浙江香港兩地跑,由於浙江和香港的氣候不同,我每次旅行之前,都要預早吃一些抗鼻敏感藥來防止發作。直至最近看到那篇亞麻籽治好鼻敏感的文章後,我就開始服用。

2012年4月3日星期二

孩子寫信 - 木羽飛

2012年3月21日 - YAHOO新聞

你還有寫信的習慣嗎?

我喜歡寫信,唸書時寫給隔鄰位的同學、遠方的筆友;後來寫信給男友、老公;最近,我開始與六歲的大女兒有書信來往。

每晚放工回家,在鋼琴上面總有一封厚厚的信在等着我拆。那是由至少五至六張影印紙包裹而成的信件,一層一層的,每層都畫有一幅畫。藏在裏頭的信件,一般是張格仔紙,內容天天不同,但必定有以下幾句:媽媽我很愛你、你真是一個好媽媽、你是不是也很愛我呢……

朋友看過那些信,都很羨慕,一來是因為信件的甜蜜度,二來是一個六歲小孩竟然能夠在沒大人的威逼利誘下動筆寫東西,對很多天天板起臉孔督促孩子寫作業的媽媽而言,總覺得天荒夜譚。

家長操練寫字,幼童焦慮自責

2012年4月3日 - 經濟日報

操練文化荼毒幼童;一項調查推算,逾2成家長要求子女默書和背誦,13%安排孩子補習。有小孩卻因自幼被嚴苛要求練字,升讀小學後患焦慮症,常打罵自己;有家長則為令兒子升讀名小學,為他惡補小學課程,令孩子討厭上課。

專家警告,逼迫幼童操練只會扼殺其創意和興趣,建議幼園學生每天只學寫數個生字,並預留時間玩樂。

相逢恨晚的語言 - 陳姍姍

2012年4月3日 - 信報

兒童學語言的自然過程,有其專用名稱:「語言獲得(language acquisition)」。獲得,多麼不費吹灰之力猶如拈花微笑的輕鬆神態!彷彿語言是天上落下來的甘露,灑在笑嘻嘻的BB身上,然後小腦袋便「獲得」了語言,從此開花結果……妒忌嗎,各位放了工仍苦苦埋頭背生字啃文法書,到頭來三五年卻依然是「法文/日文/泰文初班」學員的成年人!

的而且確,兒童的語言獲得是相對於成人的語言學習,前者輕輕鬆鬆,後者則艱苦異常。於是為學語言吃盡鹹苦的成年人憤怒了,向着流口水、穿尿布的BB狂吼:「到底我們有什麼比不上你?你們的小腦袋,究竟藏有什麼秘密武器?」

何為邪鬼何為神,BB都識分? - 陳頌紅

2012年4月3日 - 信報

當你發現,你樓下那個每天收聽粵曲台,站着也可以睡覺和打呼嚕的看更阿伯,原來中文比你勁、英文比你好、法文都學得比你早,你會好鬼汗顏;當你發現,在中學時苦戀你,但你完全看不上眼的千度近視兼滿臉青春痘肥仔男同學,現在fit過郭富城,型過金城武,靚仔過吳彥祖,你會好鬼懊悔;當你發現,連一個喊「爸爸媽媽」都仍未喊得清楚的嬰兒,原來比你更曉得辨別「何為邪鬼何為神」,噢 !你會好鬼沮喪。

大吃大喝寒食節 - 占飛

2012年4月3日 - 信報

元朝之前,清明原本是個大吃大喝大玩大樂的節日,清明之前一至三天是寒食節,加起來就是個長假期,有點像其他民族歡慶大地回春的春祭。寒食節那幾天不許生火,只吃冷食:凍粥凍酒、凍麵棗餅之類。這個習俗甚古,在鑽木取火時代已經開始。

民間總喜歡附會,給節日一個故事。據說,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被迫害要流亡,介之推伴隨左右,曾因晉文公吃不慣粗糧,無法下咽,介之推便割腿上的肉煮湯給他充飢。怎知晉文公得天下後,竟忘記封賞介之推。他便帶同老母隱居山林。到晉文公想起要封賞他時,介之推卻拒受這嗟來之食。晉文公聽信讒言,放火燒山,逼介之推現身。怎知山燒光了,卻不見介之推。原來他寧抱住母親一齊燒死,也不肯再受晉文公俸祿。晉文公悔不當初,便規定燒山這一天禁火,作為紀念。

人生倘如戲,總有結局時 - 占飛

2012年4月3日 - 信報

今年的清明及復活假期僅差一天,港人已習慣了每逢長假便往外地旅遊,估計今年也不例外,讓留港的港人可以過一星期清靜的日子,亦是好事。這兩個節日,主題都是死亡、死後及來世的問題,偏偏卻是現代人最不願意想及的問題。

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孔孟都談死亡的意義,卻不大理會死後及來生。孔子是不可知論者,所以他會說:「未知生,焉知死」。道教只追求長生,也不大注重死後還有沒有生命。佛教及基督教——無論是新教或舊教——卻十分重視死後及來世。

色彩繽紛的無良 - 紀曉風

2012年4月3日 - 信報

當復活節臨近,被視為節日代表的小雞就成為了季節性新寵,在約旦就有無良商人就以工業噴漆,把小雞弄成紅、綠、紫、橙、藍與鮮黃色,看來像憤怒鳥,好能吸引小孩買回家當玩具。

兒童飲食建議份量

2012年04月03日 - 蘋果

2012年4月2日星期一

職業的五行應用 - 文相濡

2012年3月24日 - 信報

宇宙萬物可以歸類五行,包括人,人便可以以五行相論。那麼,人的工作亦可分五行。在玄學而言,一個人從事什麼工作最有利是要看自己的五行喜忌。什麼是喜忌呢?當一個人欠缺一個或多個五行時,他便要相關五行的補充,以便日後可以承受更大的「妻財子祿」,這稱為「喜」。

當一個人已有過多的一個五行時,他便需要減輕有關五行,不然會偏重一個五行,令其他五行便失去平衡了,如果這個過多的五行還要增加的話,嚴重失衡便會出現,這稱為「忌」。

摸一摸,碰一碰,威力大不同 - 陳頌紅

2012年3月28日 - 信報

輕輕的觸摸,原來「力量」無窮。一九九二年芝加哥大學市場學系教授Jacob Hornik在一項實驗中,要求一家書店的店員站在門口向顧客派發推薦目錄時,輕觸部分顧客的手臂約半秒。結果,曾被觸碰的顧客在店內停留的時間比沒有被觸碰的長了百分之六十三,而最後所花的錢亦高出百分之二十三,他們對書店的評價也較高。研究人員還發現,女性顧客被觸碰後,受影響的程度會比男性顧客大。在另一項實驗中,四位食物推廣員在超級市場內向正在排隊付款的顧客介紹新出品食物,並請他們試食。被輕輕觸碰的顧客,試食比率比沒有被觸碰的多百分之三十,而購買試食貨品的人數亦多了接近一半。女性的受影響比率更大:被觸碰過的女顧客,百分之九十二會試食,百分之七十一會購買。同樣情況發生在餐廳實驗中。當女侍應生輕觸正在用餐的男女,問他們可享受他們的食物後,該侍應生收到的小費,比餐廳侍應生平均所得小費高出百分之四十四,而顧客對餐廳服務的滿意程度高了一倍,對餐廳的整體評分亦提高百分之五十。Hornik解釋,適度觸碰拉近社交距離,提升正面情緒,於是也更樂意協助、獎賞他人(《消費者研究期刊》)。

人貴衣裝裝貴人 - 陳頌紅

2012年3月29日 - 信報

當自由行還沒有在香港出現時,我曾問過一間名店店員,她可會因為走進去的客人穿得「爛身爛世」而不想招呼,她說「踏進這個門口,就是貴客,不能因為衣着隨便而看不起他們」。其實大部分人都很難拋開「先敬羅衣後敬人」的偏見,她是屬於少數,難怪她已經榮升店長。

傳說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天生樸實節儉,不太注重裝扮,長年都戴着同一頂又殘又舊的破帽子上街。有一天,他在街上跟一個路人打了個照面,路人就很不客氣地指着他頭上的帽子說:「天呀!你腦袋上面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能稱得上一頂帽子嗎?」安徒生冷冷地反擊:「天呀!你帽子下面的到底是什麼東西?能稱得上一個腦袋嗎?」集詩人、哲學家、科學家於一身的十八世紀俄國學者羅蒙諾索夫也曾因為衣着而受過一點歧視。在某一個學術聚會之上,一位「官仔骨骨」的德國學者走近他身邊,指一指他身上西服袖子上的破洞,以嘲笑的口吻道:「從你衣服上的破洞,我果然能窺視到了你的博學。」羅蒙諾索夫不甘示弱:「從我衣服上的破洞,我還看到了另一個人的膚淺。」(羅伯特.斯坦恩《幽默的藝術》)。

當你手中有槍 - 陳頌紅

2012年3月30日 - 信報

巴黎聖母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James Brockmole及美國普度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Jessica K. Witt的聯合研究指,當你手中有槍,你對他人的戒心,甚至敵意,就會加強,因為,即使別人只是拿着一枝筆、一個條狀汽球,在你眼中,都會變成了槍,而且還準備向你開火。

研究人員讓二百二十個受試者進行實驗,其中一半拿着玩遊戲機用的Wii手槍,另一半則拿着鞋子、手機、汽水罐或者塑膠泡泡球,各人在電腦上觀看陌生人的圖片,這些圖片會以少於一秒的速度閃現,而受試者要盡快決定,圖片中人有沒有拿着槍,如果有的話,他開槍的威脅性有多大。拿着玩具槍的受試者,認為圖片中人拿着槍的比率,明顯比另外一組更高,並認定對方會開火的可能很大(報告刊於《實驗心理學》)。

乳癌(二):減少癌變的風險 - 顧小培

2012年3月8日 - 信報

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研究報告表示,西蘭花內含有一種物質稱為芥蘭素(Indole Carbinol),它能夠令乳腺細胞減少製造過多的雌激素Alpha接受體。若果Alpha接受體減少了,那麼能夠刺激Alpha的致癌物質進入身體後,也沒有地方落腳,可減少癌變風險。

黃豆內含有一種成份稱為大豆異黃酮(Genistein),是一種植物雌激素,當進入身體後首先會黏在Beta的接受體,這樣並不會使乳腺細胞增新的。但若過多的Genistein黏着所有的Beta接受體,剩餘的Genistein便會開始黏着Alpha接受體,這個時候便會令到癌細胞增生,所以黃豆對於癌細胞是好還是壞,要視乎進食黃豆份量的多與少來決定,如果日常飲杯豆漿或進食豆腐,身體並不會吸收太多的Genistein,但若果進食大豆精華素的話,身體便會存在太多Genistein,有機會影響Alpha雌激素使乳腺細胞增生。

乳癌(一):塑化劑的刺激 - 顧小培

2012年2月29日 - 信報

乳腺細胞裏面的細胞核,有兩種接受體是屬於雌激素接受體(Estrogen Receptor),一種稱為甲(Alpha),另一種稱為乙(Beta),所有動物的雌激素,會黏着甲的接受體,而植物的雌激素,則會黏在乙的接受體。黏着甲接受體的時候,會令到乳腺細胞增新,故此,如果進食一些致癌物質,即是含有大量動物雌激素的食物,例如雪蛤膏、海膽、豬生腸等,或是食進一些含有化學物品的食物,也會刺激到甲,例如含有塑化劑的食物,也會令到乳腺細胞內甲的接受體受到刺激。

當甲接受體受到刺激後,細胞會減少上皮鈣黏附素(E-Cadherin),從而促使細胞癌變,所以甲型雌激素,便是導致乳癌的起因。

胃癌由幽門螺旋菌開始 - 顧小培

2012年3月30日 - 信報

要了解胃癌,先要由胃氣以及胃酸倒流說起。有些人吃了一口飯、喝了一口果汁或是一些雪糕,也會感到胃脹,為什麼呢?那是由於氣體引起胃脹所導致的。胃臟之所以產生氣體,是由於胃裏面的幽門螺旋菌勾着胃壁,使胃壁不停製造胃酸,幽門螺旋菌可以代謝胃裏面的糖,例如果汁、澱粉質等,並製造大量的氣體,若果經常有胃氣的話,極大可能是由於幽門螺旋菌造成的。

不少市民進行身體檢查的時候,也會檢驗胃臟是否有幽門螺旋菌,不過,有一點值得留意,由於在檢測報告當中,負面的數據並不算數據,故此檢驗報告沒有顯示發現到幽門螺旋菌,並不等於病菌不存在。

福島耆英之「食米敢死隊」 - 占飛

2012年3月30日 - 信報

荒謬的事情(ridiculous things)天天都發生,想很多人已見慣不怪,大多時都能夠自我抽離、哀矜勿喜。數月來鬧哄哄的特首選舉,也只當是現代男版《宮心計》來看,每天追看新劇情,不亦樂乎。但要數近日占飛看過最荒謬的新聞,莫過於日本的「福米黨」!

香港有跌錢黨、祈福黨、補藥黨……但至少香港警方會嘗試拉人封艇,《警訊》裏又不厭其煩地提醒市民小心,不要受騙。但日本的「福米黨」卻明目張膽,以保護兒童、打破福島米被輻射感染的謠言、老人吃輻射米對健康影響輕微等等為口號,要求日本長者購買及食用福島米,居然還一呼百應,部分傳媒甚至稱讚這批長者體現了「愛國」的最高情操。

《易經》談兵錄 - 醉一先生

2012年3月31日 - 信報

《孫子兵法十三篇》主要哲學可以說是易經思想,易以道陰陽,陰陽者,乃剛柔兩者的互相角力,抵銷及和諧。在「陽」的情况下,保持「陰」的警覺;在「陰」的處境下,保持「陽」的狀態。對事物作兩面觀,採取多角度觀察,謀定而後動,這是易經基本哲理,也是孫子兵學主旨,正是「不知用兵之害,則不知用兵之利也」,利害相關,陰陽存異。

老子《道德經》是闡釋易經的書,清楚指出「萬物負陰而抱陽」,孫子重視陰陽向背與順逆之道,如「高陵勿向,背坵勿逆」和「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等剛柔相制之理。又如「角之而知得失之理」說明陰陽強弱比較。易經「訟卦」曰「天與水違行,訟,君子以作事謀始」,意思是天在上,水往下,各走各的,彼此意願相違,在古代,可引伸為天子與臣子之間意見分歧,以致互不支持。又可推論為臣民之間,在失去了天子支持的情况下,不能上下一心,步調不一致,行事迷失了方向,互相發生口角是非鬥爭。若是將軍出征,便成孤軍作戰,身陷險境。易經指出這是皆因沒有事前共識和做好功課,於是决策錯誤,臨場遇事便亂了陣腳。基於陰陽變異,時空易位,莊子謂「時無止,份無常」,萬象與時俱進。所以孫子認為「廟算」即預先籌謀和共識乃用兵首要事項,凡事不能掉以輕心,否則馬失前蹄,功虧一簣。

小心吃芝 - 顧小培

2012年4月2日 - 信報

自從寫這一篇專欄文章以來,有不少人找我解釋有關身體的問題。在這方面,我的立場十分清晰。首先,我不是醫生;有病要治理,必須請教醫生,由醫生施藥。不過,我曾在藥廠工作多年,在三方面有一點兒認識。一是生理,也就是身體的構造;二是病理,疾病的形成和進程;三是藥理,藥在身體中帶來的變化。但所謂「認識」,自不免是皮毛:知識淵深海闊,演進日新月異,哪可全部精通?有人向我垂詢時,我抱的是互相切磋的宗旨,主要能做的,是令其明白當前的處境,包括上述的生理、病理和藥理情況;而在過程中,我往往須尋根問底,追本溯源,最佳做法,是在網上的知識寶庫中搜求。我最終的目標,是輔助醫生的措施,幫助病人趨吉避凶:我想令他們「明白自己病況」,正正為的是帶領他們趨吉避凶。

思念從心 - 李純恩

2012年03月29日 - 蘋果

電視廣告在宣傳政府幫助市民在海上撒骨灰搞海葬。朋友知道我家去年為外父做過海葬儀式,說我們家開明,許多人至今還想不通可以如此處理親人骨灰。

這種事情,就要看你如何理解了。

人死萬事休,如果還有什麼未休的事,也都是活人的事。活人想保留死者的身體或者骨灰,葬在一處以供拜祭,為的,是寄托哀思的時候,有個憑借。但是,只要有心,寄托哀思之物遠不止此,一張相片,一件舊物,甚至留在腦海中的音容笑貌,都是哀思的寄托之處。

黃昏的約會 - 陶傑

2012年04月02日 - 蘋果

把「老人癡呆」改稱為「腦退化症」的那個人,為世上造了很大的福。

家裏的父親開始腦退化?像一闋淡淡的哀歌。每天你發現失去了他一點點。一天比一天,他離你遠,一天比一天荒涼。

本來父親很健談,他漸沉吟不語。本來很開懷,時時說笑話,他此刻時時在沉思。本來他能豪飲啤酒,現在他只能喝一杯稀淡的蜜糖,持杯的手開始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