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奇點迫近:當人類超越生物》 - 徐天任

2011年4月12日 - 信報研究部


《未來戰士》及《22世紀殺人網絡》兩套科幻電影系列都是有關未來世界智能超級電腦反噬「它」的製造者──人類──的故事;卻原來,電腦發展至具備思考能力並不盡是小說家之言,美國一位科學家預期,人與機器合成體(cyborg)的奇點(singularity)人類文明年代將在2045年開始,也是人類長生不死夢想成真的時候……

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有多重身份,他是作家,也是擁有39項產品專利權的發明家,精通電腦工程的他發明的光學字元識別軟件(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OCR)和盲人閱讀器(print-to-speech reading machine,第一位顧客是出生6個月便因醫療事故失明的美國樂壇著名黑人明星Stevie Wonder),以及在語音識別科技(speech recognition technology)、文字語音合成(text-to-speech synthesis)和電子鍵盤(electronic keyboard instruments)等方面的成就,令他晉身億萬富豪之列。

不過,庫茲韋爾名氣更響來自是他是未來主義者(futurist)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他一系列探索未來世界的著作,前總統克林頓及微軟蓋茨都是他的「粉絲」,克林頓更於1999年頒予庫茲韋爾科技及發明獎章(The Nation Medal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蓋茨稱讚他是預測未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世界的最佳人物。

庫茲韋爾第一本作品是由1986寫到1989年、現已翻譯成9種文字、曾位列阿馬遜科學類暢銷書榜首的《智能機器的時代》(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1990),他順應Ithiel de Sola Pool(1917-1984)的《科技自由》(Technologies of Freedom,1983)的科技發展脈絡預言,無線電話及傳真機等新科技會打破極權政府在資訊流通方面的壟斷,蘇聯將因此分裂(1991年12月25日,前蘇聯在蘇維埃最高主席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而正式解體);庫茲韋爾又指出,從國際象棋軟件改良的進度推斷,最遲1998年,當今之世無人是電腦的敵手(1997年IBM的電腦「深藍」在一場公開象棋賽擊敗全球冠軍棋手Garry Kasparov);書中另一預言是1990年代開始互聯網使用者將爆炸性增長。

但《智能機器的時代》其後一一實現了的預言加起來也比不上《奇點迫近:當人類超越生物》(The Singularity is Near: When Human Transcend Biology,2005年9月)所引起的震動,今年2月21日《時代雜誌》(Time)便以格羅斯文(Lev Grossman)撰寫的2045:The Year Man Becomes Immortal作為封面主題,取材自書中內容的紀實片Transcendent Man亦於2月在美國上映(庫茲韋爾親自擔綱演出講解奇點),製片兼導演Barry Ptolemy與庫茲韋爾一同接受Charlie Rose的訪問錄影已於3月18日上載Rose網站。奇點(singularity)原本是天體物理學關於太空時間的字詞,當代著名英國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在《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指出,宇宙誕生(Big Bang)或毀滅(Big Crunch)的極短剎那就是奇點(因為時間的絕對性,singularity以相對於「偶」數的「奇」名之較譯作奇異點更貼切);而無論Big Bang或Big Crunch都會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前者誕生宇宙萬物,後者變成吞噬萬物的黑洞),庫茲韋爾借用來形容他預見2045年將出現的科技奇點。

人腦電腦融為一體

庫茲韋爾按照現代電腦科技複式加速進展(exponentially accelerating progress)推算,到2029年電腦的人工智能已相當於人類智慧水平,並繼續無休止地運用其接近無限量的知識資料庫遞迴自我完善(recursive self-improvement,遞迴是電腦運算術語)直至運算能力達到每秒1090的容量極限。另一方面,醫學科技同時成功透過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利用物體碎片複製元件及還原其功能技術)破解人腦功能之謎,目前在小腦和大腦皮質模擬測試已取得良好進展;而電腦醫學科技的協同效應將推動破天荒的轉化(transformation)程序,到時可以將個人意識掃描然後存入堅固載體例如電腦成為軟件一部分,或者索性變成一個有思想和感情的半機械人(cyborg),兩項工序都能夠實現人類長生不死的夢想,庫茲韋爾並將「新人類」轉化過程名為科技奇點,他估計奇點將在2045年發生。

庫茲韋爾一直不斷通過寫作、講座、網誌甚至走上銀幕宣揚他的奇點理論,並在2000年聯同英國數學家Irving J. Good(1916-2009)和Vernor S. Vinge數學博士在三藩市開設專門研究人工智能的Singularity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SIAI),SIAI每年召開一次奇點峰會(Singularity Summit),多年以來吸引了一定數量的奇點擁謢者並形成奇點族(singularitarians)小社群;2008年9月,得到美國太空總署(NASA)和多間商業機構包括Google贊助的奇點大學(Singularity University)正式成立。

然而,格羅斯文在《時代》指出,不少人視奇點為荒誕不經之談,即使科技怎樣進步也不可能複製具思考功能的人腦,遑論將思想植入電腦;至於長生不死更屬異想天開。就連部分奇點族也並非完全認同庫茲韋爾的推論,生物學家Dennis Bray出席去年8月的SIAI峰會提出質疑,生物存活是複雜無比的生化進程,蛋白分子須經連串化學作用改造以適應不同器官細胞的需要,單靠0和1運算的電腦程式根本無可能仿造生物細胞活動。

治頑疾同時抗衰老

面對有關奇點的種種質疑,庫茲韋爾認為人們過度低估人工智能科技以複式發展的威力。他指出,人類文明將由生物進化邁向科技化,以電腦來說,短短50年電腦體積由一座樓房般的龐然大物,變成現在可以放進口袋隨身攜帶,功能方面更與日俱增;配合納米科技的進步,未來電腦晶片將小如紅血球,到時便可以注入人體治療各種疾病甚至修補DNA抗衰老。近代醫學科技同樣一日千里,以前令群醫束手的很多頑疾現已逐一解決,庫茲韋爾以自己為例,遺傳基因令他35歲時患上2型糖尿病,經專研長壽藥的Terry Grossman醫生診治後(每天連同supplements合共服食200顆),不但治癒糖尿病,現年62歲的庫茲韋爾於測試中證實體質(biological age)比實際年齡年輕20年。

格羅斯文引述資料指出,人類衰老是因為染色體末端的端粒(telomeres)變短或受損,而端粒於每次細胞自然分裂後都會縮短,但醫學研究名為端粒酶(telomerase)的酵素可以逆轉端粒的生理進程,哈佛醫學院最新發表報告表示,利用端粒酶在一組老病的老鼠進行實驗發現,老鼠不但退化現象消失,牠們都變年輕了。

另外,神經科學家Henry Markram領導的研究組最近成功複製包涵1萬個神經細胞(neuron)的老鼠新腦皮層(neocortical),Markram希望未來10年將技術應用到人腦方面。

說到底,奇點之說畢竟有些駭人聽聞,相信大多數人未必能接受或想像奇點對宗教、人類文明、文化藝術、社會結構等等的衝擊,格羅斯文對排名《時代》2011年最有影響力100位人物第41位的庫茲韋爾的評價認為,即使庫茲韋爾對未來世界的預測錯誤,但他在這方面嚴肅的治學態度卻值得尊敬。庫茲韋爾在一次演講表示,舊知識會很快被淘汰,但新知識亦會複式膨脹,包括音樂、藝術、科學等等的知識每年倍增,每個人都應該持開放態度去迎接新知識,並從中找尋機會。那麼奇點的機會在哪裏?是NASA贊助的奇點大學重點研究的人工智能?還是庫茲韋爾深信仍有巨大發展空間的納米技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